发布日期:2025-09-24 浏览量:142

目前,京东系已有五家上市公司,分别为2014年赴美上市的京东集团、2020年赴美上市的达达集团和京东健康、2021年赴港上市的京东物流以及2022年被京东收购后成为京东系成员的上市公司德邦股份(2018年上市,股票代码:603056.SH)。京东工业若此次上市顺利,将成为刘强东旗下第六家上市公司。与京东工业同时分拆的京东产发,被传暂缓IPO。
在2024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上,京东刘强东以74亿美元身价排名第42位。

京东工业自2017年7月成立起,便以京东集团子集团的身份,深耕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领域。其起步阶段聚焦于MRO采购服务赛道——MRO即维护、维修和运营采购,主要满足企业日常运营、设备维护及修理过程中对非生产性物资的采购需求。
历经多年发展,京东工业已从单一业务领域逐步拓展,成长为覆盖全链路环节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商。公司推出的“太璞”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该方案依托端到端的供应链数智化基础设施,整合了商品管理、采购流程、履约服务及运营优化等模块,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工业品供应与数智化供应链服务,精准匹配客户多样化需求。
按2024年交易额计,京东工业在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排名第一,规模为第二名的近三倍;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达4.1%。
2024年,京东工业服务约1.06万个重点企业客户,其中包括约50%的中国《财富》500强企业及逾40%的在华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截至2024年底,京东工业提供约5710万个SKU,涵盖77个产品类别,商品供应源自约12.17万家制造商、分销商及代理商组成的全国性供应网络。
在技术创新领域,京东工业紧跟AI发展趋势,于近期发布了行业首个以供应链为核心的工业大模型——Joy Industrial。该模型的推出标志着公司在工业供应链智能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有望通过AI技术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尽管脱胎于京东体系,京东工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入外部战略资本。招股书披露,公司于2020年完成2.3亿美元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知名机构跟投;2023年B轮融资中,中东资本成为重要战略投资者,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ubadala与阿布扎比投资基金42XFund联合领投,资管集团M&G、私募巨头EQT旗下亚洲平台BPEA EQT(原霸菱亚洲投资)及红杉中国持续加注。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约67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合约477亿元人民币)。
IPO前,京东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32%;刘强东通过Max I&P Limited持股3.68%。
GGV纪源资本通过纪源实体持股2.64%,并通过多家关联公司合计持股约4.66%,为最大外部机构股东。Domking Investment持股约2.42%;Expansion Project Technologies持股约1.57%;MIC Capital Management 23 RSC持股约1.57%;红杉中国持股约1.37%。
京东工业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营收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1.35亿元、173.36亿元和203.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1%。从收入结构来看,商品销售构成核心业务板块,2024年占比高达94%,主要涵盖MRO产品(包括通用型及专业型非生产原料类工业用品)和BOM生产物料两大类;服务收入则来源于交易平台佣金、广告投放及供应链技术服务等增值业务,目前占比较低但呈现增长潜力。
在盈利表现方面,公司实现了从亏损到持续盈利的战略性跨越。2022年净利润为-13.34亿元,随着供应链效率提升、规模效应显现及成本控制优化,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480万元,2024年的净利润为7.6亿元。这一转变标志着京东工业在工业供应链领域构建的数智化能力开始释放商业价值,通过技术驱动的商品流通效率提升和客户价值深化,成功开辟出可持续的盈利增长路径。
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增强工业供应链能力、跨地域业务扩张以及潜在战略投资或收购等。
【咨询&业务合作:159518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