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决定》,将“随机抽签的比例为5%”修改为“随机抽签的比例为20%”,其用意就是让中介机构按照高标准去执行相关核查工作,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这也让IPO筹备工作“时间短、任务重”的问题愈加凸显。在IPO筹备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配合各大中介机构的工作要求及改进建议以推进上市事宜。注册制本就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再加上现场检查比例的提高,导致每个项目的筹备工作都需要按照更高的标准去执行,这种核查标准的提高无疑增加了中介机构的工作量。而新增的工作量由中介机构处理拆解后,自然会有一部分工作量需要企业来配合承担,中介机构压力倍增的同时也让企业叫苦不迭。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开始吐槽,“财务、业务以及董办等部门为了配合IPO相关工作,开始影响企业正常内部业务开展了,工作量太大,每个人手上除了正常公司业务流的工作,还要分出大量时间去处理IPO相关工作。衡量一个项目能否IPO主要指标之一不还是业务开展的健康程度吗?业务做好,IPO是顺其自然的事情,现在有点本末倒置了。”企业A:我们企业关联方太多了,协调各个关联方收集资料和流水都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林子大了,鸟就不好协调了。现在我们部门内部也准备开始招实习生专门做这个了,但有时会因为没有和中介机构沟通好标准,毕竟大家也是头一次上市不太了解相关标准以及做这个事情的底层逻辑,导致一部分关联方提供的资料没办法满足中介机构要求。这种资料要一次就已经很困难了,再去跟他们说要重新提供,估计他们都要炸毛了。企业B:公司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小而散”个体户多,另一类是政企单位,函证回函率很难满足现在的核查标准,需要做大量替代测试,这些工作部分环节肯定要压在我们这边,工作量巨大,招的新人也很难很快上手,如果在规划的时间表保质保量完成,的确任务艰巨,这些事真的比较令人头疼。企业C:我们客户散且多,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合同特别多,有关确认收入的相关时点每个客户也都有所差异。公司OA和财务系统的统计维度很难恰巧与IPO审核逻辑匹配上。毕竟公司内部系统还是从业务逻辑出发,IPO有自己审核的逻辑。这就需要大量人去复核合同,统计相关维度数据,光这一个活做下来财务部门也不用干其他的了。更别说整个IPO筹备工作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处理。为了这个事情我肯定要额外雇人去处理,算上五险一金的话这个综合用工成本每年也不会低,所以如果有相关第三方机构也可以考虑聘请。企业D:由于我们平均客单价比较低,所以客户非常多,再加上要满足中介机构测试类核查程序70%的比例要求,需要配合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企业按照中介机构提供的核查要求,去将需要的相关单据归集出来,或是从财务档案室里整理收集或从业财系统上截取和导出,每一笔测试平均下来接近10个相关单据,再叠加上我们客户比较多这一特殊的情况,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按照我们现在的人手根本忙不过来。企业E:我们公司产品相关应用细分领域较多,要资料会涉及到多个分子公司的财务、业务等相关部门,各细分业务涉及的流程节点、关键单据形式也都不一样,协调分工和统筹归集这些资料都要耗费很长时间,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沟通需求和督促进度,我们在有专员负责的情况下,还是避免不了比较频繁的返工。企业F:希望我们完成的工作尽量不要返工,协调各个部门配合真是心累的事情。但也说句实在话,公司上市和企业内部大部分员工都没有太大的直接利益关系,至少在KPI上也没有相关指标体现,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把业务做好最重要,不配合我们也正常,配合了只能说人心善。所以我也能理解他们的情绪,每次要资料的时候我们也都把能做的事情先做好,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可能有人会说只要企业合规做得好,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相关数据资料在系统中一拉就都出来了。但是实际操作中所有正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是业务和合规相权衡的结果。企业运营的本质是为了盈利,合规是减少企业内部运营摩擦成本,其本质仍是为了更好地盈利。有一个企业的业务人员在和我们的聊天说到,“我们有些客户是大央企,因为现在国家禁止这些国企、央企去欺压我们这些小民营企业,就是账期不能压得太长。央企这边也怕我们去举报,这导致现在央企普遍做法都是让民营企业先干活但暂时压着不正式签署合同。他们的想法是签了合同就有付钱的义务,我不签不就没有账期问题了么。活是2月份干完的,合同压到10月份再签,条款是签订合同6个月后付首期款,表面看起来似乎非常的合理。请问这个客户还做不做?做了,没有合同就发货,不合规。不做,大几千万的业务量都占公司不小比例营收了,而且和大企业合作又有很好的广告效益,业务总不能不开展吧。”总之,每个企业在IPO筹备过程中由于各自业务的不同,都会遇到不同的难处。尚普IPO底稿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尚普咨询拥有丰富的IPO底稿咨询以及现场检查经验,熟悉IPO审核要求、资料收集标准以及相关工作逻辑,配合企业处理IPO相关资料,帮助企业降低工作量的同时可作为工作资料及信息中转,降低企业与中介机构沟通成本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返工率,让企业各业务部门有更多精力回归到公司正常业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