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查企业折戟过半!揭秘现场检查企业特征与关注重点

发布日期:2023-03-24 浏览量:378

分享到:

2023年3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2022年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有关情况的通报》,就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现场检查结果的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什么是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交易所作为检查机构,在发行人的相关场所对其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检查对象确定包括问题导向和随机抽取两种方式。问题导向的检查对象由中国证监会审核、注册部门或交易所审核部门确定。随机抽取的检查对象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据相关规定随机抽取确定。

2021年至今,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合计公布了10轮现场检查抽查名单合计抽查85家IPO企业,其中48家企业已终止审核,被抽查的企业超过一半已终止审

被抽查的企业有何特征?现场检查主要针对哪些问题?本文总结了过往被抽查的企业情况与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被抽查企业特征
一、被抽查企业审核状态
2021年抽取46家IPO企业进行现场检查,33家企业已终止审核,终止率为72%;2022年抽取34家IPO企业进行现场检查,14家企业已终止审核,终止率为41%;截至目前2023年抽取5家IPO企业进行现场检查,1家企业已终止审核,终止率为20%。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证监会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坚决杜绝“带病闯关”行为。在监管更加严格的背景下,“一查就撤”的现象大幅减少。
二、被抽查企业板块分布
85家被抽查的企业中,48家已终止审核,10家已成功上市,27家仍在IPO过程中。
被抽查的企业中,来自创业板的企业数最多,为37家,其次是科创板、沪市主板,来自深市主板的企业数最少,为9家。
被抽查的企业中,来自创业板的企业终止率最高,达到68%,其次是深市主板、科创板,来自沪市主板的企业终止率最低,达到39%
三、被抽查企业申报前一年净利润
为探究现场检查是否与净利润有关,本文统计了被抽查企业申报前一年净利润,结果如图所示:
被抽查企业的净利润多数分布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在这个区间的申报企业数也最多,可见被抽中现场检查与净利润没有直接相关关系
此前笔者统计了《最新!净利润对IPO过会率的影响——各板块IPO的净利润红线》,发现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净利润红线为5000万元。而被抽查企业的净利润分布跨度很大,可见被抽查概率并不会因为满足净利润红线而降低,或因为低于净利润红线而增大。
在已经成功上市的企业中,半数企业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可见净利润如果能够达到亿级的规模,或者远超过红线,那么也有“一白遮百丑”的意思,通过检查成功上市的概率大大提高。
四、被抽查企业所属行业
被抽查企业所属行业如图所示,其中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最多,共有16家;其次是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分别有6家。
五、被抽查企业中多次申报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被抽查的企业中,共有17家多次申报的企业,其中7家企业在多次申报后被抽中现场检查;10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后主动撤回,仍不放弃上市梦想,再次筹备IPO。
(一)多次申报后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
(二)被抽中现场检查后主动撤回,再次筹备IPO的企业
六、被抽查企业聘请保荐机构
国金证券保荐的项目被抽中现场检查的次数最多,共有8家,其次是民生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
二、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
为探究现场检查的关注重点,本文统计了审核问询中关于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大部分被抽查企业“一查即撤”,还没等监管部门发出审核问询就主动撤回、终止IPO,本文统计了余下可查询到的审核问询中包含“现场检查问题”的14家企业。
结果如下,可以看到现场检查主要围绕内控制度、会计处理、信息披露、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具体问题如下:

三、小结
本文总结了被抽查企业的特征,发现:
(1)从终止情况来看:在监管更加严格的背景下,近三年“一查就撤”的现象大幅减少。
(2)从板块分布来看:被抽查的企业中,来自创业板的企业数最多,终止率也最高。
(3)从财务指标来看:净利润在5000万元-1亿元区间的被抽查企业数最多。
(4)从所属行业来看:被抽查企业中,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最多。
(5)从多次申报角度来看:被抽查企业中,一些企业在多次申报后,被抽中现场检查,还有一些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后主动撤回,再次筹备IPO。
(6)从保荐机构角度来看:国金证券的项目被抽中现场检查次数最多,其次是民生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
本文总结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发现:
现场检查主要围绕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处理、信息披露、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这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证监会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监管趋势更严!拟IPO企业只有摒弃侥幸心理、避免“带病申报”,确保报告期内的所有信息披露数据都经得起认真推敲和反复核查,才能开启IPO成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