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5月被否IPO的五大致命原因分析!(附审核关注重点)

发布日期:2023-06-05 浏览量:263

分享到:
2023年1-5月,共计有146家企业IPO上会(二次上会以最终结果计算),126家过会,11家暂缓表决,9家被否,上会过会率达86.30%。本文搜集了这9家被否企业的资料,总结了2023年1-5月IPO被否的五大原因。

IPO被否企业基本信息

IPO被否企业板块分布

2023年1-5月,9家被否企业分布在4个板块:创业板共5家,占比56%;科创板共2家,占比22%,深市主板和北交所各1家,各占比11%。

IPO被否五大原因

由于深市主板的被否企业在全面注册制改革之前上会,因此深市主板的被否企业依据上会问题总结其被否原因。
本文总结提炼了2023年1-5月IPO被否的五大原因,分别是:板块定位、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控制制度、持续经营能力和业务真实性。
1、板块定位
2023年以来,板块定位是IPO折戟的首要问题,9家被否企业里有4家因为不符合板块定位被否,占比接近一半。

这4家企业中1家来自科创板,太*科技主要销售医药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领域的SaaS产品、定制化软件以及提供相关专业服务。

然而,SaaS产品收入占比较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放缓,尽管公司每年有几亿的营业收入,但和最有核心技术的软件开发没有关系,主要靠的是运维服务的收入,公司未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从而不符合科创板定位。

其中3家来自创业板,以裕*航空为例,公司主要从事航空零部件加工制造业务,产品包括军民用飞机零部件、军民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同时公司还从事燃气轮机零部件的加工制造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增长严重依赖单一客户A01单位、科研收入占比逐年下降,未能充分说明主营业务的成长性,未能充分说明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要求。

对于创业板,一方面由于公司未能充分说明业务成长性、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由于公司未充分说明其“三创四新”特征,从这两方面不符合创业板定位。

2023年2月17日实行全面注册制后,证监会强调上市企业要符合相应的板块定位,如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此外,招股书明书的概览部分也新增了“发行人板块定位情况”这一披露要求,表明监管部门越来越看重企业的板块定位情况。
2、信息披露不充分
2023年以来,信息披露不充分是IPO折戟的第二大问题,9家被否企业里有3家因为信息披露不充分被否,占比1/3。科创板的2家企业,北交所的1家企业都因为信息披露不充分被否。

如对于思*驰来说,公司是国内专业的人机对话解决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语音及自然语言交互关键技术,包括音频信号处理及分析、语音及说话人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及分析、知识图谱、问答及自然语言生成、对话管理及智能推理决策、多模态交互等。

上市委认为,公司未能充分披露如下信息:

(1)未能充分说明对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

(2)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对于天*医疗来说,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上市委认为,公司未能充分披露如下信息:

(1)公司前员工和实际控制人的亲属为公司主要的经销商,经销商的销售单价是公司的销售单价的2-8倍。公司未能充分披露经销模式的商业合理性。

(2)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人员和研发人员平均工资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未能充分说明研发能力及技术创新性与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相关内容匹配。

(3)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披露未来仍将以经销商模式为主,在该模式下募投项目选择大幅扩大营销中心面积。公司未能充分披露募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23年2月17日我国开始实行全面注册制,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注册制将选择权交给市场,投资者根据所披露的信息做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上市审核规则还强调了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读性。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一家企业的被否原因包含了未能充分说明募投的合理性,表明新的上市审核规则下,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更加重要,必须引起重视!
3、持续经营能力
2023年以来,持续经营能力也是IPO被否的重要原因,9家被否企业里有3家因为持续经营能力问题而被否,1家企业来自深市主板,2家来自创业板。

如对于卓*科技来说,公司作为国内重要的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供应商,主要通过对退役设备的精准修复和产线适配来实现其再利用价值,为客户提供高稳定性、品类丰富的前道量检测修复设备,并通过配件供应及技术服务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

公司采购的退役前道量检测设备主要进口于韩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这些国家和地区退役设备出口的管制政策,国内相关行业的产业政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等,可能对公司持续经营有重大不利影响,而公司对此解释并不充分,从而IPO失败。

如对于汇*纳米来说,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气相二氧化硅、气相法氧化铝、气相法二氧化钛三大类别纳米粉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未能充分说明采购价格的公允性,未能充分说明是否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持续经营的能力,导致IPO失败。

独立持续经营能力要求发行人业务完整,包括资产完整,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严重的关联交易;主营业务、控制权和管理团队稳定,股权清晰;不存在对持续经营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

4、内部控制制度
2023年以来,内部控制制度也是IPO被否的重要原因,9家被否企业里有2家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被否,占比22%。1家企业来自深市主板、1家企业来自创业板。
内控问题包括两大原因,一是会计基础不规范,未能充分说明财务报表编制依据。

如深市主板被否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建筑防水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防水工程施工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系列产品,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建筑防水解决方案。

企业在上会时被问询逾期应收账款余额逐年上升原因、一次性支付大额履约保证金原因、对应收款项信用损失进行追溯调整、计提预期损失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未被有效执行。

如创业板一家被否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单/双面板和多层板。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和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存在研发与生产共用设备、人员,研发产品和生产产品型号一致,统一存放管理及销售时无法区分研发产品和生产产品的情形。公司未能充分说明研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未能充分说明研发投入真实性,从而IPO失败。

5、业务真实性
2023年以来,9家被否企业中1家来自深市主板的企业因为业务真实性被否,被否企业在上会时被问询大额销售原材料沥青业务的真实性。

审核重点关注问题

9家被否企业在IPO过程中,监管部门在审核问询中关注问题如图所示。
问询频率最高的问题包括:可持续经营能力,核心技术与创新性、成长性、股权控制权、经销模式、内部控制制度、收入变动合理性。此外,募投项目合理性、重大客户依赖、独立性、业务真实性等也是审核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问题。

小结

2023年是意义不凡的一年,今年实行了全面注册制,标志着我国一级市场步入新发展阶段,但新的审核制度并不意味着审核要求放松。
本文总结了2023年1-5月IPO被否五大原因,分别是板块定位、信息披露不充分、内部控制制度、持续经营能力和业务真实性。
对于拟IPO的企业,吸取闯关失败者的教训,提高自身经营质量,方能开启IPO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