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受理170家、融资近7000亿!2025年以来再融资市场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5-10-20 浏览量:47

分享到:

截止10月16日,2025年以来已完成发行上市的再融资项目数量共计117家(以上市日为统计口径、不含配套融资),其中定增87家,可转债30家,累计融资额高达6,952.83亿元。

年内三大交易所共计受理170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远超2024全年受理数量。128家企业再融资申请获审核通过,无一被否。企业再融资终止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73.08%。这一系列数据,展现了年内再融资市场的积极变化。


发行上市情况

1

增发

Wind数据显示,截止10月16日,年内已完成发行上市的增发企业共计87家(以上市日为统计口径,不含配套融资),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累计融资额达6,513.84亿元,同比激增714.83%。
从募资规模来看,年内国有大型银行的定增项目获财政部与监管层支持,4家银行合计融资规模达5200亿元,且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中国银行以1650亿元的融资额成为年内“定增王”;另,邮储银行募资1300亿元、交通银行募资1200亿元、建设银行募资1050亿元。
以下为年内定增融资规模前十(不含配套募资):

数据来源:Wind
此外,在“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下,借助定增收购资产以拓宽业务版图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年内在已完成的124单定向增发案例中,有21单为融资收购其他资产,16单为配套融资,两者占比达三成

数据来源:Wind,含再融资、并购重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券商再融资步伐明显加快,各大券商通过定增推进行业整合或补充资本实力。年内“国联+民生”、“国泰君安+海通”、“国信+万和”整合落地,天风证券完成40亿元定增募资,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及偿还债务。此外,中泰证券60亿元定增于近日获证监会批复南京证券50亿元定增于今年9月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东吴证券于7月公布60亿元定增预案。


2

可转债

Wind数据显示,截止10月16日,年内已完成发行上市的可转债企业共计30家(以上市日为统计口径),其中定向可转债2家、公开可转债28家;累计融资额达439亿元,同比增加25.71%。
值得注意的是,定向可转债早期是作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付工具,之后陆续放开募集资金用途限制,允许企业发行融资类定向可转债。
今年6月,由主板上市公司保利发展发行的保利定转上市,成为资本市场首单现金类定向可转债项目,也是定向可转债在并购重组运用之后,在再融资领域的一次新的尝试,为房企上市公司融资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选择。
目前,北交所也将融资定转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明确表示支持上市公司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定向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或在并购重组交易中使用多元融资工具,有效对冲风险。由优机股份发行的优机定转于今年9月上市,同时标志着北交所定向可转债迎来“破冰”此外,万通液压向可转债于9月获批威博液压定转已于7月获北交所受理、盖世食品定转已发布董事会预案。后续,预计定向可转债有望逐步成为上市公司常态化融资工具之一。

从募资规模来看,上市公司募资额多集中在5亿元至20亿元之间,其中,募集资金金额最高的为保利发展,达85亿元。

数据来源:Wind
以下为年内可转债融资规模前十:
数据来源:Wind


受理、审核及终止情况

1

新受理量增长126.67%

据沪深北交易所官网显示,截至10月16日,年内三大交易所共计受理170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其中,主板90家、科创板29家、创业板46家、北交所5家。新增受理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26.67%,且远超2024全年受理数量

数据来源:交易所官网
从融资方式来看,年内再融资受理主要类型为定增共130家采用该方式进行再融资,其中用15家适用简易程序。此外,公开可转债35家、定向可转债4家(华发股份、威博液压、万通液压、优机股份)、优先股1家(招商蛇口
9月30日,深交所受理了年内首单优先股项目招商蛇口拟募集资金82亿元用于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的1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此次融资既是响应国家“保交楼”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巩固核心业务优势的战略举措。
2

128家获审核通过

截至10月16日,2025年以来共128家企业再融资审核获通过,同比增长150.98%,其中,主板78家、科创板27家、创业板21家、北交所2家。
从再融资类型来看,定向增发101家、可转债27家
注:北交所再融资无需上市委员会审议,以企业提交注册日期为统计口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31日,晶华新材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获审核通过,公司定增申请从受理到过会仅耗时7天。年内卓越新能、风神股份、梅轮电梯等上市公司也通过“小额快速”机制实现“闪电”过会,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改革下该机制的成熟运作。
审核通过率方面,年内尚未出现再融资企业上会被暂缓审议或否决的情形,再融资审核通过率100%,2024年同期2家企业可转债上会被否决。


3

21家终止

截至10月16日,2025年以来再融资终止数量也明显改善。据三大交易所官网显示,年内21家上市公司再融资终止,且均为主动撤回,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3.08%

数据来源:交易所官网
根据现有公开问询函披露,对于终止企业,再融资审核过程中问询重点主要涉及公司经营情况、募投情况、资产及财务性投资情况、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情况等方面。
其中,募投项目始终是监管层的核心关注点:公司前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效果,包括项目进度、效益测算、变更情况等;本次募资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是否投向主业、新增产能及消化情况、非资本性支出占比等成为高频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深交所于今年6月发布《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不再受30%补流限制,利好创业板后续再融资,促进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述多个问询案例显示,募投项目问题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再融资进程重要原因。如部分上市公司前次募投项目未达预期实施效果,与规划进度、效益测算存在差异;公司未能结合现有资金规模、未来现金流入净额、各项资本性支出等,充分论证本次融资规模的合理性;在募投项目中,实质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规模及比例未清晰说明;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消化措施及风险揭示不充分等。

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强调募集资金使用应专款专用,专注主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严监管募集资金用途改变和使用进度缓慢;强化募集资金安全性;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等。


在严监管背景下,上市公司再融资应审慎规划募投项目,聚焦主业、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并强化资金管理与信息披露等。


排队情况

据三大交易所官网显示,截至10月16日,A股再融资排队企业共计131家。其中,沪深主板73家、科创板18家,创业板37家、北交所3家。
从融资类型来看,定增91家,可转债35家(含定向可转债1家),配股1家,优先股1家。
从审核状态来看,处于受理状态的有19家、已问询的91家、中止的2家、通过审核及已提交注册的共计19家。

以下为再融资排队企业名单(更新至10.16):



总结

在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的持续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市场功能不断健全,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生态持续净化。

2025年以来A股再融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新增受理、上会数量、发行规模均同比大幅增加。同时,再融资市场实践日益丰富,尤其是定向可转债品种实现突破。针对科技型上市公司,监管层加大再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再融资市场有望在政策的持续推动及市场流动性的改善下继续保持稳健、良好的发展态势。
【咨询&业务合作:159518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