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会企业减少、排队时间增加,是监管部门在控制审核节奏吗?

发布日期:2021-05-17 浏览量:1607

分享到:

5月上半月,仅10家企业上会;4月份仅26家企业上会;2021年1-4月,单月平均上会企业数为38.75家,远低于2020的月均上会企业数52.17家。

2021年1月31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布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结果”,共20家企业中签(创业板11家、科创板9家),在抽签结果公布后的24天内,共计16家中签企业主动撤回了申请文件。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简称“修正案”),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修正案涉及资本市场的主要有五大要点:欺诈发行最高15年有期徒刑;信披造假罚金取消20万上限;强化对控股股东、实控人等追究刑责;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最高判十年;三类新型操纵市场行为将被追究刑责。

修正案发布后,主动撤回申请材料的企业数明显增加,截至5月14日,今年已有107家企业主动撤回了申请材料(主板11家,创业板59,科创板37家)。

此上种种,都让业内产生了一个声音:监管层在控制审核节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尚普君统计了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实施以来上会企业的排队时间(受理日至上会日的时长),希望可以从上会企业排队时间的角度回答上面问题。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2020年7月13日)以来,截至5月17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累计625家/次企业上会,平均排队时间(受理至上会时间)为223.46天,2021至今上会企业的平均排队时间为243.94天。

分板块来看,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实施以来,主板、创业、科创板上会企业平均排队时长分别为452.28天、132.92天、158.5天,而今年以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会企业平均排队时长分别为:368.6天、220.2天、193.65天。


小结(个人观点 )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初期,大批企业扎堆申报,形成创业板IPO的“堰塞湖”现象(创业板今年4月上会的15家企业,有13家是在去年8月之前申报的),这或许是创业板上会企业数量、排队时间变化较大的重要原因。

2020年12月2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后,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会议定调了2021年IPO审核趋势:合理保持常态化同时严把入口关。

今年以来,证监会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修订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修订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保荐业务现场督导》、《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1年4月修订)》。

这些文件几乎都是围绕“合理保持常态化同时严把入口关”的具体措施,我更愿意相信:监管部门并没有刻意控制审核节奏;随着违规成本的增加,更多有问题的企业选择主动撤回或完善申报材料,造成了如今上会企业减少、排队时间增加的现象。

- END -